最新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TEl:400-123-4657
联系半岛体育彩票 详细
电话:
400-123-4657
邮箱:
admin@fangzhifengping.com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半岛体育彩票

半岛彩票中国寺庙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初探

发布时间:2023-06-09 点击量:872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广泛盛行,随之出现大量的寺庙,由城市及其近郊而遍及于远离城市的山野地带。杜牧曾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形象地描述了陡然增加的大批佛寺。

  随着寺庙的大量兴建,相应地出现了寺庙园林这个新的园林类型。它包括3种情况:1)毗邻于寺庙而单独建置的园林,主要作为寺庙的附园;2)寺庙内部各个殿堂庭院的园林绿化;3)地处郊野地带的寺庙外围大环境的园林绿化(王英,2003)。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三大类型之一,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并重。从北魏时代起,许多著名的寺庙、寺塔都选择在风景优美的名山大川兴建,形成了一种自然风景园式的寺庙园林。其主体是风景优美的自然山水,其中的建筑群采取散点式的分散布局方式,每一组建筑群分别控制一片具有自然环境特色的景域。建筑物随山势地形起伏,相机布置,使建筑完全融于自然环境之中(王群华等,2003)。因此,寺庙园林从一开始起就具备了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的特质。

  东晋时代,庐山佛学和佛教活动的领袖人物慧远在公元386年建立东林寺,这是有史记载的中国第一座寺庙园林(欧阳怀龙,2000)。

  寺建在庐山西麓,风景绝佳。据《高僧传卷六·庐山慧远法师文钞》记载:“远创造精舍,洞尽山美,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仍石叠基,即松栽构。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复于寺内别置禅林,森树烟凝,石径苔合,凡在瞻履,皆神清而气肃焉。”记载中明确地指出了选址与环境协调的旨趣,在寺院中栽松植树,累石铺路,并布置清泉环阶,其园林的布局已相当完美。据寺庙中传说,当时栽种莲花,院外有虎溪桥,寺院内“六朝松”尚在(周维权,1999)。

  《洛阳伽蓝记》中所举66所佛寺大部分都提到园林。例如:景乐寺“堂庑周环,曲房连接,轻条拂户,花蕊被庭”;永明寺“房庑连亘一千余间。庭列修竹,檐拂高松。奇花异草,骈阗阶砌”等等。

  至隋唐时期,佛教普遍兴盛,佛寺的建筑制度已趋完善。长安城内的佛寺,多数都有园林或者庭院园林化的建置,几乎每一座寺庙之内均莳花植树,往往繁花似锦、绿树成荫。著名的慈恩寺尤以牡丹和荷花最负盛名。

  至宋代,禅宗盛行,佛寺园林由世俗化而更进一步地“文人化”。《东京梦华录》与《洛阳名园记》中对寺庙园林各有具体描述。当时游园活动已成为除宗教法会和定期的庙会之外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使得寺庙园林多少具有类似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周维权,1999)。

  元代以后,中国宗教日趋多元化,佛教相对失色,但佛寺园林仍比较注重自身的庭院绿化,其内部的植物造景风格以清幽淡雅为主,以配合僧侣的修身养性之道。

  明清时期,寺庙园林主要表现出以下2个特点:1)功能比较单纯,注重山水花木的分量,较多地保持着宋、明文人园林的疏朗天然;2)虽为宗教活动的中心,但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公共园林的职能(周维权园林植物,1999)。

  近代,由于国势衰落、列强侵占,寺庙园林不复从前的盛况。尤其是在日军侵华期间,许多文物古迹纷纷被毁,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痛心的憾事。而“文革”又导致不少寺庙古迹惨遭破坏,也使得我国的风景园林事业一度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各地各级政府开始重视保护和修缮寺庙建筑和寺庙园林,众多的佛教寺庙恢复了佛事活动。现在,很多寺庙既是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供人们参观游览的名胜景区。

  汉民族传统文化自古以来便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因此能够对外来文化进行强有力的同化。随着佛教的儒学化,佛教寺庙的古印度外型亦逐渐被汉化了,但是,各地寺院仍旧遵循一些佛教总的原则。

  1) 寺庙园林的选址多位于环境幽雅的山林中,尽可能地利用天然环境进行园林绿化,如条件有限则必附设小型庭院(谭刚毅等,2002)。

  2) 寺庙园林的基地地形多为东西狭窄而南北纵长,具有中轴线,一般建筑规则为坐北朝南。

  3) 寺庙园林的建筑格局严整、规范,其典型配置为“伽蓝1)七堂制”(图 1),即用七堂前后围合成3个院落。其中主体建筑采用中轴线均衡对称的布置方法,即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及藏经阁等)位于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则设置在东西两侧。

  1) 伽蓝,梵文“僧伽蓝摩(samgharama)”音译,意译为“众园”或“僧院”,简称僧伽蓝,或伽蓝,是僧众所居住的园林或寺院的通称。

  4) 作为营造佛教庄严肃穆气氛的辅助手法,水景和植物是寺庙园林中不可缺少的2个要素。水寓意佛经中的“八功德水”,旨在宣扬修持正道、普渡众生的法意,多以池、湖、井、塘等静水形式出现;植物则与寺庙主体建筑相辅相成,既可作为建筑的配景,又可作为寺庙园林局部的主要景观。

  寺庙园林按照其位置、布局、功能的不同,可分为3种类型。一种是寺庙庭园,在寺庙建筑布局的各进院落中,或植以树木花卉,或引清泉水溪,或为池,或叠以山石,或筑以亭台廊榭,使寺庙建筑与庭园组成要素融为一体;一种是寺庙附属园林,于寺旁专辟园地,根据造园意图设计营造,虽有建筑和宗教设施,但以得景构成园林意境为主;最后一种为山林寺庙,这种寺庙坐落于风景幽美的山林之中,寺庙成为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本身或仅随形依势构筑庭园,或傍山依水另辟附属园林,或兼而有之(孙敏贞等,1992)。

  寺庙园林的出现,是中国古典园林自汉代以来的延伸和拓展。寺庙园林在美学上形成了声、光、色相融洽相交辉的境界,在绝佳的自然景色中,用精舍、佛塔和石径,构成了极美的境界,把中国园林美学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和阶段,从而推进了中国园林的发展(欧阳怀龙,2000)。

  古来朝山礼佛往往与寻景探幽相联系。寺庙园林不仅能够表现出人文的建筑美,而且伴有青山秀水、茂林流泉、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以及富有诗情画意的审美艺术享受,使人们在观佛的同时尽情分享大自然的恩赐,享受周围的天籁之声:风动、松涛、鸟啼、虫鸣、潺潺流水、阵阵竹音……进而凭借感官,调动自身原有的潜能对自然界的光线、色泽、语音、韵味充分感悟,对云海的飘忽、草叶的细语、泥土的芬芳,虔诚地进行审美感受,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交流,享受天人合一的乐趣。

  崇拜佛祖遗物是佛教信条的显著特点。因而,与佛祖生活直接有关的某些植物也理所当然的作为圣物成为众信徒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类植物的主要代表有:

  1) 菩提树(Ficus religiosa)  别名菩提榕,为桑科榕属落叶或半落叶大乔木,原名毕钵罗(梵名Pippala)树,原产于中印度及孟加拉。“菩提”是佛教名词,是梵文Bodhi的译音,意为“觉悟。因佛祖释迦牟尼在一株毕钵罗树下成道,因此毕钵罗树改叫菩提树,又名摩诃菩提,与娑罗双树(龙脑香科娑罗双属,Shorea assamica)、阎浮树(桃金娘科蒲桃属,Syzygium hainanense)一起被称为佛门三宝树。

  菩提树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开始传入我国,在我国华南的古老寺院内几乎都有种植,受到佛教徒和众香客的顶礼膜拜。据广州《光孝寺志》记载:“梁武帝天监元年,梵僧智药三藏自天竺国持菩提树一株航海而来,植于坛前。”成为岭南菩提树之祖,在宋代还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

  菩提树树型优美,枝干长有气生根,树干凸凹不平,给人以苍劲之感;其侧枝多且广展,叶色深绿,叶型柔美,喜光、耐修剪、病虫害很少,适宜在庭园孤植、散植或在园路旁成行种植。

  2) 娑罗双(Shorea assamica)  龙脑香科娑罗双属常绿大乔木,梵名Saea sala,又名摩诃娑罗树、无忧树,产于印度及马来半岛的热带雨林中。树皮呈大块状剥落,有白色芳香树脂,称龙脑香,是高级天然香料,十分名贵。花白色或淡黄色。佛陀自入胎、降诞和入寂都和娑罗双树有关。虔诚的佛教徒常用龙脑香油点佛灯,用娑罗双心材点香敬佛,使得佛堂氤氲缭绕,满屋清香。

  3) 阎浮树(Syzygium hainanense)  桃金娘科蒲桃属大乔木,梵名Jambu,我国称“海南蒲桃,别名子栋树、乌木、乌口树等。叶阔椭圆形,对生;花白色,芳香;浆果紫色或黑色,略酸,味道很美。相传释迦牟尼作为太子时曾在王都郊外的一株阎浮树下思考,获益匪浅,因此阎浮树亦被尊为佛教圣树。

  4) 贝叶棕(Corypha umbraculifera)  贝叶经、菩提树与舍利子被合称为佛教文化的“三宝”,其中贝叶经即是用贝叶棕的叶片制作而成的,可保存数百年而不腐烂。

  贝叶棕为棕榈科贝叶棕属常绿乔木半岛彩票,原产印度、斯里兰卡等地,现我国华南、东南及西南省区有引种。树干高大雄伟,挺拔秀丽,叶宽大、坚实、柔韧,绿化效果良好。可列植、丛植或成片栽植,也可用于室内装饰(陈有民,1990)。多栽培于寺庙前,为小乘佛教礼仪树种。

  5) 苹果树(Malus pumila)  蔷薇科苹果属乔木。可用于观花和观果,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值得一提的是苹果树在释迦牟尼修行成佛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据有关文献记载,释迦牟尼在青年时期“某次坐在一株玫瑰色的苹果树荫下,进入了所谓初禅的禅定境界。这时他觉得,那必然是觉悟之道……沉思,经历四种禅定阶段,最后达到纯粹安定和平静的心境——为了获得真理而进行奋斗并终于取得胜利。查尔斯·埃利奥特(1982)在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曾提到过苹果,可见当时苹果在印度已有栽培(李育农,1999)。

  莲是睡莲科莲属多年生挺水花卉,别名荷花、中国莲、芙蕖、芙蓉等。它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花卉之一,花大色丽,清香四溢,既能够装点水面景观,又可用于室内插花。

  睡莲与莲同科,是睡莲属多年生浮水花卉,又名午时莲或子午莲。其形态较小,体质柔弱,叶片和花朵都浮于水面,具有独特的神韵,是中西方水景庭园中的主要观赏植物。

  佛经中有“莲华池”,中有青莲(梵名Utpala)、红莲(梵名Paduma)和白莲(梵名Pandarika),佛陀用莲花来形容大千众生的千差万别,隐喻了“人人同具佛性的道理(释正果,1982)半岛彩票。在我国各寺院普遍设置的莲花池及端坐在莲花中的佛像也说明了莲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唐玄奘出生时“仙乐奏响,河莲纷开”,可见一斑。

  其他被僧侣视为神圣植物的还有苏木科的无忧树(Saraca dives)以及芭蕉科的地涌金莲(Musella laciocarpa)等,它们都与佛祖有着不解之缘。

  佛门弟子对植物“以物托志,赋予其各种特定的神秘含义,使人们产生意域之景、物外之情。这类植物主要有:

  1) 松柏类  松柏类植物多常绿,树形苍劲肃穆,傲视群雄,涵有佛法森严、幽远、不可侵犯之深意,是各地寺庙普遍种植的植物。北京现存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潭柘寺内,苍松翠柏,古木修竹,从山门到毗卢阁的主轴线两侧,有苍劲的油松反复出现,横斜虬枝,宛若游龙,形成郁郁葱葱的清幽基调和庄严宁静的圣地意境(孙敏贞,1992)。

  2) 银杏(Ginkgo biloba)  银杏科银杏属落叶大乔木,又名白果树、鸭脚树、公孙树,是我国特产的著名树种。银杏躯干挺拔,树姿雄伟,叶形秀美,树龄长寿,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有诗咏曰:“银杏栽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做人间雨”。银杏寓意佛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我国各大寺庙所珍视,被佛教界称为“圣树”。北京潭柘寺斋堂院内东侧的银杏树曾被清乾隆帝衔封为“帝王树”,足见其地位之崇高。许多大型寺庙都将银杏对植于山门两侧以严。北京大觉寺、法源寺、崂山海印寺和曲江南华寺内所植的银杏都有几百至上千年的历史(陈有民,1990)。

  3) 玉兰(Magnolia denudata)  木兰科木兰属玉兰,又名白玉兰、望春花、木花树。其花大而洁白,香气馥郁,是我国著名的早春花木,最宜列植堂前或点缀中庭(陈有民,1990)。玉兰盛开之际有“莹洁清丽,恍疑冰雪”之赞,象征着品格的高尚和具有崇高理想脱却世俗之意。北京著名的大觉寺八景之一“古寺兰香”即因此享有盛名(另外七景为:老藤寄柏、鼠李寄柏、银杏树王、灵泉泉水、辽代古碑、碧韵清池和松柏抱塔)。

  4)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木犀科木犀属植物,树干端直,树冠圆整,四季常青,花期正值仲秋,香飘数里。可于庭前对植2株,即“两桂当庭”,为传统的配置手法;也可以将桂花植于道路两侧或大面积栽植形成“桂花山”、“桂花岭” (陈有民,1990)。陕西省汉中市城东南7 km的南郑县圣水寺内,有一株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的大臣萧何亲手栽植的桂花,称“汉桂”,树龄在1 800年以上。广东云门寺后有桂花潭,金秋时节,桂花遍地,一派灿烂景象。

  5) 梅花(Prunus mume)  蔷薇科梅属落叶乔木,是我国传统的果树和名花。梅花寿高、质净、花香、韵胜,与银杏、松柏、桂花、玉兰等同为中国寺庙园林中的习见树种(张薇,1999)。我国寺庙园林中多将梅花对植于大殿前庭,增添端庄圣洁的气氛;或将其孤植、散植于殿堂侧院以美化环境。杭州西湖的灵峰禅寺曾有“灵峰探梅”一景,早春时节,楼阁参差,暗香浮动,景色十分诱人。

  6)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别名林兰、木丹,叶色亮绿,花大洁白,芳香馥郁,可成片丛植或配置于林缘、庭前、院落或路旁。佛寺内常以此花供奉香案,素为佛家珍爱。《长物志》中“ NFDB3卜清芳,佛家所重,古称禅友,殆非虚言即指此花。

  7) 竹类  竹为禾本科竹亚科常绿植物,秆高、叶翠,四季常青,秀丽挺拔。因其兼具色彩美、姿态美、音韵美和意境美,自古以来常植于庭院曲径、池畔、溪涧、山坡、石际、天井、景门或室内;或与松、梅同植,誉为“岁寒三友”,点缀园林。

  竹是佛教教义的象征,因为其节与节之间的空心,是佛教概念“空”和“心无”的形象体现,所谓“青青翠竹,尽为法身”,即是如此(释正果,1982)。法显的《佛国记》和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都记载了古印度最早的2个寺庙之一的“竹林精舍”;而普陀山梅檀岭下的紫竹林,更是因观世音菩萨的应化而闻名(蓝晓光,2003)。

  竹类在中国寺庙园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国很多寺庙都修建于竹林中,如北京的潭柘寺,于金大定十年(1170年)已有“竹林禅寺之名,“亦以山名寺,周围多修竹”,“冬夏常青,悦人心目,不减江南之趣”(明末《明一统名胜志》);怀柔北部红螺寺现存的黄槽竹距今已有630多年,乃红螺寺“三绝景”(分别是“御竹林”、“雌雄银杏”、“紫藤寄松”)之一。

  8) 昙花(Epiphyllum oxypetalum)  仙人掌科昙花属多年生常绿肉质植物,叶状枝翠绿,花大,重瓣,乳白色,香气浓郁,通常夜晚开花。

  昙花(梵名Udumbara)  的全名译为“优昙钵罗花”,亦作优昙婆罗、优昙钵花、优昙花等,为灵瑞、瑞应之意。佛经中常用来比喻佛、佛法之难得。如《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云:“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释正果,1982)。昙花夜间开放的习性迎合了佛教徒“昼夜忘寐,以至于道”的“自警”约束。广东云门寺、南华寺所栽培的昙花每株开花都达到100朵左右。

  9) 兰属花卉(Cymbidium)   “崇兰生涧底,香气满幽谷”。兰属花卉始于我国,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鲁涤非,1998)。中国兰花的叶片终年常绿,多而不乱:花素而不艳,亭亭玉立,风韵脱俗,幽香四溢,其刚健挺拔、气宇轩昂的气质是对寺庙环境极好的衬托。

  10) 百合(Lilium)  百合科百合属鳞茎花卉。据宋代罗愿《尔雅翼》中记载:“百合,小者如蒜,大者如碗,数十片相累,状如白莲花,故名百合,谓百片合成也。”百合花大色美,香气浓郁,可栽植于园林花坛、花径,也可用于盆栽和切花观赏。佛祖释迦牟尼在专心修道时,“不关心这些事(军事、财政、政事),正如飞鸟和田野中的百合花不关心这些事一样,有趣地把百合同佛祖做了形象的比喻(查尔斯·埃利奥特,1982)。

  11) 文竹(Asparagus setaceus)  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常绿观叶植物,又称“云竹”、“云片竹”。其枝叶青翠,枝干细柔,叶状枝平展如云片重叠,层次分明,高低有序(鲁涤非,1998)。文竹常作为盆景用于室内装饰,清丽淡雅,宁静别致,给人超离尘世、于静思中求得解脱的味道。

  12) 茉莉花(Jasminum sambac)  木犀科素馨属灌木,株形玲珑,枝叶繁茂,叶色如翡翠,花朵似玉铃,且花多期长,香气持久。寺庙中用以插瓶供奉于佛龛之上,借以除祛污浊及祝愿香客。

  13) 人心果(Manilkara zapota)  山榄科常绿乔木。喜阳,喜温暖湿润气候,花浅黄色,浆果心形,较大。在寺庙园林环境中可渲染佛教徒“欲求菩萨一切行愿,先当发起菩提之心”的气氛,具有“心法”、“心果”的象征意义。作为园林观赏树丛植、行植或果园种植均可。

  1) 茶(Camellia sinensis)  山茶科山茶属灌木,原产我国。花白色,叶制茶叶,为著名饮料;根、叶入药,有兴奋、清热利尿、收敛之效;种子油经提炼可食用。

  自古以来,僧人多爱茶、嗜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寺庙多有自己的茶园,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说法。据唐代《国史补》记载,福州“方山露芽”、剑南“蒙顶石花”、岳州“悒湖含膏”、洪州“西山白露”等名茶均出产于寺庙。

  据冈大路《中国宫苑园林史考》记载:“佛教传入中国后,不饮酒为佛家戒律之一,为了维护此项戒律,所以饮茶最为适宜。后来出现了佛教式的茶汤法,进而形成了禅宗式的献茶式,由中国传到日本。饮茶……能坐禅的睡魔,使头脑沉静清晰。由于饮茶有这样的功效,所以高僧们都喜欢饮茶,并形成了独特的茶庭园林风景(冈大路,1988)。

  2) 长苞香蒲(Typha angustata)  香蒲科香蒲属多年生宿根性沼泽草本植物,叶绿穗奇,常用于点缀园林水景,也可盆栽布置庭院。叶丛基部及根茎幼芽味鲜美, 可食用, 称“蒲菜”, 为有名的水生蔬菜;花粉可入药,称“蒲黄”;叶可用来编织僧侣们打坐用的蒲团,烛状花序经油浸炮制后能够代替蜡烛用于照明。

  3) 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  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金针菜”,古名“忘忧草”。黄花菜色泽金黄,香味浓郁,食之清香、爽滑、嫩糯、甘甜,常与木耳齐名为“席上珍品;其肉质根也可食用或酿酒。另外,黄花菜还可入药,《本草纲目》有记载云:“味甘而气微凉,祛湿利水,除热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免于忧郁。”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之一,寺庙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佛教信仰的直接产物。它在现实世界中建立了一个佛教净土园林和美的境界,塑造出一个极富理想情调的“壶中天地”,以其自身具有的独立形态、自然风景化的建筑群体以及优美的园林格局独树一帜,中有“鸟兽草木之美、灵药万物之奇”,接近自然,回归自然,在现实的山水之间度人到达往生的乐土(金荷仙,1998)。

  寺庙园林作为连接宗教与世俗的纽带,既要体现出佛国仙界的氛围,又要呈现出天人和谐的人居环境。这种特殊性体现在利用植物造景时的种类选择和搭配上,在考虑到植物的生物学习性和生态学特性的同时,又要遵循以下一些总的原则:1)充分考虑佛教的特殊地位和要求,主要使用僧众尊崇和喜爱的植物,避免错用某些禁忌植物;2)在上述条件下,按照一般美学意义上的原则进行创作,正确运用“多样统一”规律对植物进行具体的配置;3)注意“适地适树”,掌握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不能因盲目追求视觉效果而滥用植物,造成植物资源的损失与浪费。半岛彩票半岛彩票半岛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