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博物馆里藏着古人的清雅生活半岛彩票水生植物
意大利学者翁贝托·艾柯在《无限的清单》一书中,将卢浮宫的收藏比喻为列清单。他说,清单拥有“无所不包”的特性,人们可以通过清单建立呈现世界的形式。花瓶、盘子、女神像、风景画,卢浮宫内驳杂万物,是一个自成世界的小宇宙。
近日,中国园林博物馆迎来十周年纪念日。为庆祝十年发展,中国园林博物馆向公众开放了4项专题展览:《长物·居园》《园影》《彩衣——中国女性民族服饰》《极境——走进青藏高原》,同时利用园林微小空间,创意推出5项园林小微展览。新开幕的《长物·居园》主题展览巧妙地将园林艺术典籍与数字技术结合。在这里,游览者不仅可以看到馆内的藏品,还可以通过LED屏幕了解书中关于古人园居生活美学的审美雅趣和崇古尚古的简朴之风。5月19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温暖一平方直播间探访了园博馆新近展览。
“来到这里,像是走进古人的生活,给人一种古色古香、淡雅的感觉。”正在参观展览的90后吴珊珊跟记者分享了她的观展体验。《长物·居园》展览以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典籍——《长物志》中的园居生活美学为切入点。展览共设有3个板块,“尚用致物”“物我对仪”“物心如一”。根据板块的不同,展览陈设风格也随之变化。在“物心如一”板块,园博馆将《长物志》中的内容印在白色条带上,悬挂于展厅高处,方便游客直观品鉴文中内容。
《长物志》由明代园林设计师文震亨撰写,共12卷,是中国古代造园名著之一。其中,书名“长物”一词,取“身外余物”之意。
“展览通过文人意象之美,表达了人们心中的理想生活,以及对清雅生活的追求。”中国园林博物馆讲解员司子业介绍,《长物·居园》主题展不仅展现出中国传统审美意向对当今生活美学和审美范式的影响,还对园林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特点进行了完美呈现。
走出《长物·居园》展区,记者来到位于中国园林博物馆大厅正中央的圆明园全景立雕模型前。据悉,该立雕模型为中国园林博物馆馆藏,按1:150的比例复原了这座有着“万园之园”美称的圆明园辉煌时期全貌。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展览越来越多元、丰富,年轻人追着博物馆“打卡”的现象愈发常见。从线下展陈到云端展厅,从文物“微课堂”到参与研学活动……文博事业的发展使参观博物馆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中国园林博物馆也开设了园林美育、劳动、科学等多方面社教活动,如自然劳动营建、园林生态探访、铸牢华夏精神等研学课程,提升公众对园林科学和文化艺术内涵的认知及了解。其中,“园林小讲师”园林启蒙教育活动即是向游客传播中华优秀园林文化和精湛造园技艺的核心品牌之一。
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园林小讲师”活动自2015年举办第一期至今,共培训了980余名“园林小讲师”,总计2335人次小讲师在园博馆中进行志愿讲解服务11754场。“小学员们在园博馆不断成长、蜕变,最终成长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小使者,向更多热爱园林的朋友传播园林文化。”司子业说。
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既需要薪火相传,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利用,更需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注重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水生植物,“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向社会免费开放”,中国园林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了多项生态科普实践和园居文化体验活动。记者了解到,近期,园博馆与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主办的全新园林主题系列展览以及自然科普展教主题空间“园立方·植物星球”也将正式开放。
“园立方·植物星球”位于中国园林博物馆一层公共区域,是结合周边硅化木展区,打造的涉及上空、地面、垂直以及空间利用的整体主题展教空间,旨在通过小微科普互动装置激发公众兴趣,讲述“身边的植物”自诞生起,到现今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园林植物在城市应用的科普故事。
“园立方·植物星球”展览分为3个部分。以植物演化的历史大剧为主题,利用科普设施讲述多姿多彩的植物;通过春秋多景观特色的仿真植物模型和城市生态主题小微展示区,科普我们身边的园林植物;通过市花市树图版展现独具特色的城市人文景观、文化底蕴、精神风貌,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3个部分相结合打造新时代科教高地,增强博物馆的科学价值和魅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寓教于乐、以乐促学。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报社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半岛彩票。
意大利学者翁贝托·艾柯在《无限的清单》一书中,将卢浮宫的收藏比喻为列清单。他说,清单拥有“无所不包”的特性,人们可以通过清单建立呈现世界的形式。花瓶、盘子、女神像、风景画,卢浮宫内驳杂万物,是一个自成世界的小宇宙。
近日,中国园林博物馆迎来十周年纪念日。为庆祝十年发展,中国园林博物馆向公众开放了4项专题展览:《长物·居园》《园影》《彩衣——中国女性民族服饰》《极境——走进青藏高原》,同时利用园林微小空间,创意推出5项园林小微展览。新开幕的《长物·居园》主题展览巧妙地将园林艺术典籍与数字技术结合。在这里,游览者不仅可以看到馆内的藏品,还可以通过LED屏幕了解书中关于古人园居生活美学的审美雅趣和崇古尚古的简朴之风。5月19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温暖一平方直播间探访了园博馆新近展览。
“来到这里,像是走进古人的生活,给人一种古色古香、淡雅的感觉。”正在参观展览的90后吴珊珊跟记者分享了她的观展体验。《长物·居园》展览以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典籍——《长物志》中的园居生活美学为切入点。展览共设有3个板块,“尚用致物”“物我对仪”“物心如一”。根据板块的不同,展览陈设风格也随之变化。在“物心如一”板块,园博馆将《长物志》中的内容印在白色条带上,悬挂于展厅高处,方便游客直观品鉴文中内容。
《长物志》由明代园林设计师文震亨撰写,共12卷,是中国古代造园名著之一。其中,书名“长物”一词,取“身外余物”之意。
“展览通过文人意象之美,表达了人们心中的理想生活,以及对清雅生活的追求。”中国园林博物馆讲解员司子业介绍,《长物·居园》主题展不仅展现出中国传统审美意向对当今生活美学和审美范式的影响,还对园林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特点进行了完美呈现。
走出《长物·居园》展区,记者来到位于中国园林博物馆大厅正中央的圆明园全景立雕模型前。据悉,该立雕模型为中国园林博物馆馆藏,按1:150的比例复原了这座有着“万园之园”美称的圆明园辉煌时期全貌。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展览越来越多元、丰富,年轻人追着博物馆“打卡”的现象愈发常见。从线下展陈到云端展厅,从文物“微课堂”到参与研学活动……文博事业的发展使参观博物馆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中国园林博物馆也开设了园林美育、劳动、科学等多方面社教活动,如自然劳动营建、园林生态探访、铸牢华夏精神等研学课程半岛彩票,提升公众对园林科学和文化艺术内涵的认知及了解。其中,“园林小讲师”园林启蒙教育活动即是向游客传播中华优秀园林文化和精湛造园技艺的核心品牌之一。
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园林小讲师”活动自2015年举办第一期至今,共培训了980余名“园林小讲师”,总计2335人次小讲师在园博馆中进行志愿讲解服务11754场。“小学员们在园博馆不断成长、蜕变,最终成长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小使者,向更多热爱园林的朋友传播园林文化。”司子业说。
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既需要薪火相传,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利用,更需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注重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向社会免费开放”,中国园林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了多项生态科普实践和园居文化体验活动。记者了解到,近期,园博馆与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主办的全新园林主题系列展览以及自然科普展教主题空间“园立方·植物星球”也将正式开放。
“园立方·植物星球”位于中国园林博物馆一层公共区域,是结合周边硅化木展区,打造的涉及上空、地面、垂直以及空间利用的整体主题展教空间,旨在通过小微科普互动装置激发公众兴趣,讲述“身边的植物”自诞生起,到现今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园林植物在城市应用的科普故事。
“园立方·植物星球”展览分为3个部分。以植物演化的历史大剧为主题,利用科普设施讲述多姿多彩的植物;通过春秋多景观特色的仿真植物模型和城市生态主题小微展示区,科普我们身边的园林植物;通过市花市树图版展现独具特色的城市人文景观、文化底蕴、精神风貌,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3个部分相结合打造新时代科教高地,增强博物馆的科学价值和魅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寓教于乐、以乐促学。半岛彩票半岛彩票半岛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