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甲买球新型雷达遥感应用丛书又添一册:农业雷达遥感方法与应用
本书系统介绍了作者在农作物微波散射机理方面的认识,以及在农作物分类识别、参数反演、长势监测与估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德甲买球。具体介绍了我国农业生产特点与农业雷达遥感应用研究现状;基于微波散射模型,研究分析了我国典型农作物散射机理,奠定了应用研究的理论基础;基于极化SAR数据,定量分析了我国典型农作物的散射机理;基于典型农作物雷达响应特征与散射机理特点,分别利用机载和星载SAR数据实现了农作物信息增强与分类识别;基于极化SAR数据实现了典型农作物的下垫面土壤水分反演、长势监测与产量估算;基于新型TanDEM-X双站极化SAR数据,利用极化干涉测量技术实现了典型农作物植株高反演。
本书可供从事雷达遥感技术、农业应用研究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遥感科学与技术、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农业遥感等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
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是关系到世界和平、国家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尽管我国的粮食总产量逐年增长,但是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经济的迅猛发展占用了很多耕地,粮食的供销形势依然相当严峻,如何确保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仍然是个严峻的挑战。同时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全球疫情、技术水平、资金投入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经常出现波动。所以每年的粮、棉、油,以及各类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可能获得的收成是各界人士都非常关注的。应用遥感技术监测农作物种植面积与长势,预测农作物产量,使国家决策部门和相关领导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我国的粮食生产状况,对于粮食宏观调控和国际国内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
遥感作为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德甲买球作为新兴的对地观测技术手段,具有时效性好、宏观性强、信息量丰富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生产的各领域。农业一直是遥感的重要用户之一,农作物的遥感动态监测一直是一个挑战性的难题。我国自然条件复杂,作物类型繁多,种植结构多样,地块小而分散,各地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很难用单一的模式估算某种特定农作物的产量。受天气条件的限制,及时获取光学遥感信息有相当大的难度,给种植面积提取和粮食产量估算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遥感,不受或很少受云、雨、雾的影响,不依赖太阳光照,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快速成像的能力德甲买球,大大弥补了光学遥感在夜间和多云多雨情况下无法获取数据的不足,能够快速精确地获取农作物的生长变化信息,而且微波电磁波因其极化、穿透能力,以及对农田结构、作物形态和下垫面含水量的敏感性,在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取、长势动态监测和产量估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书系统总结了邵芸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多年以来利用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遥感技术,特别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极化测量和极化干涉测量雷达遥感技术,在农作物散射机理研究、农作物分类识别、农作物长势动态监测和产量估算等方面取得的系统性研究成果。德甲买球本书是邵芸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在农业雷达遥感领域多年研究成果和科研经验的分享,属“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 本科生教学辅导书系列”,期盼能为从事相关领域科研工作的同仁提供专业的科学参考数据与案例,为有志于从事相关领域科研工作的学者和研究生提供启发性的科学研究素材。
本书第1 章介绍了我国农业生产特点与农业雷达遥感应用研究现状,由邵芸、李坤、卞小林、吴学箫编写;第2 章介绍了基于微波散射模型的典型农作物散射机理分析,由邵芸、李坤、刘龙、蔡爱民、刘相臣编写; 第3 章介绍了基于极化SAR 数据的农作物散射机理分析,由邵芸、李坤、蔡爱民、刘龙、杨知编写;第4 章介绍了基于SAR 数据的农作物分类识别,由李坤、邵芸、张风丽、蔡爱民、杨知、原君娜编写; 第5 章介绍了基于SAR数据的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由邵芸、蔡爱民、李坤编写;第6 章介绍了基于极化干涉SAR 数据的农作物株高反演,由李坤、邵芸、国贤玉编写。全书由邵芸、李坤统合定稿。
本文摘自科学出版社2023年2月出版《农业雷达遥感方法与应用》一书“前言”,内容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