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复合种植技术很关键!(附《202德甲买球3 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手册》)
原标题:“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复合种植技术很关键!(附《2023 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手册》)
2022年11月11日,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家组召开会议,总结交流2022年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计划。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家组,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家组组长副组长及种植业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认为,在各方努力下,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本实现了玉米不减产或少减产、增加100公斤左右大豆的目标,带状间作实收测产大豆最高亩产达到165公斤,成绩来之不易。2023年这项技术还要在16个省份继续推广。
2023年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中指出:“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
为了进一步促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应用, 提高技术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增强有效性、针对性和适配性, 保障玉米不减产、亩增 100 公斤左右大豆,特制定《全国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手册》。
为了进一步促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应用,提高技术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增强有效性、针对性和适配性,保障玉米不减产、亩增100公斤左右大豆,德甲买球特制定全国带状 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
科学的品种搭配是充分发挥玉米边行优势、降低玉米对大豆遮荫影响,确保稳产增产的基本前提。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生态气候特点和生产条件选配适合带状复合种植要求的大豆玉米品种,带状间作区玉米品种应稍早熟于大豆。要提 前做好适宜品种的引种备案,种源不足的应及时调配。
玉米:在选用株型紧凑、株高适中、熟期适宜、耐密、抗倒、宜机收的高产品种基础上,黄淮海地区要突出耐高温、抗锈病等特点,西北地区要突出耐干旱、增产潜力大等特点,西南及南方地区要突出耐苗涝、耐伏旱等特点。
大豆:在选用耐荫、抗倒、耐密、熟期适宜、宜机收的高产品种基础上,黄淮海地区要突出花荚期耐旱、鼓粒期耐涝等特点,德甲买球西北地区要突出耐干旱等特点,西南及南方地区要突出耐干旱等特点。各省具体适宜品种可参照各省技术方案。
科学配置行比既是实现玉米不减产或少减产、亩多收 100 公斤以上大豆的根本保障,同时也是实现农机农艺融合、平衡产量和效益的必然要求。各地都应明确4:2 为主导模式( 大豆:玉米行比配置,下同),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生产条件的其它行比配置。黄淮海和西北地区可选择6:2、6:4,西南及南方地区可选择 3:2 、2:2 ( 带状套作 )。所有行比配置大豆玉米间距 60—70 厘米,大豆行距 30 厘米,玉米行距40厘米,4 行玉米中间两行玉米行距80 厘米。
优先选用与行比配置相适应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播种机。各地应根据现有的播种机保有情况,参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机具应用指引》调整改造播种机,相应技术参数必须达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要求,播量可调、播深可控、肥量可调。
确定适宜播种时间、播种方式和播种粒数是提高播种质 量、保证出苗率的关键。
各地根据前后茬和春季耕作层温度稳定在 10℃以上时 间确定适宜的播期。黄淮海地区应在麦收后及时播种;西北地区无前茬根据气温回升情况,在 4 月下旬—5 月中旬播种;西南及南方地区夏播应根据前茬和夏伏旱发生情况确定播 期。墒情适宜时抢墒播种,墒情不足时造墒播种德甲买球,做到精细 播种、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
机播:选择符合农艺要求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覆土等工序。大豆播深 3—4 厘米、玉米播深 4—5 厘米。粘性土壤,土壤墒情好的,宜浅播;沙性土壤,墒情差的,可适当增加播深。建议播种作业时安装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和播种报警装置,有效提高作业精准度和衔接行行距均匀性。
人工播种:应严格按照行比、间距、行距、株穴距开沟 单粒点播;也可打窝点播,穴距加倍,下种量加倍,玉米穴 留 2 株,大豆穴留2 —3 株;玉米也可育苗移栽,穴距加倍,穴栽2 株。
苗全苗齐苗壮是确保玉米稳产、大豆增产的基础。玉米大豆产量太低均是出苗不足所致。为了保障带状复合种植玉 米密度与净作相当,大豆密度达到净作的 70%以上,建议各地根据当地气候生态条件、土壤肥力条件和品种特性等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黄淮海地区:玉米亩有效穗 4000 穗以上、 亩播粒数4500 粒以上,大豆亩有效株 6000 株以上、亩播粒数 9000 粒以上。西北地区:玉米亩有效穗 4500 穗以上、亩播粒数5000 粒以上,大豆亩有效株 8000 株以上、亩播粒数 11000 粒以上。西南及南方地区:玉米亩有效穗 3500 穗以上、亩播粒数 4000 粒以上,大豆亩有效株 7000 株以上、亩播粒数10000 粒以上。
注意:无论采用哪种行比配置,都可通过调节株距来确 保大豆玉米亩播粒数一致。以黄淮海为例,要确保“玉米亩 播粒数 4500 粒以上、大豆亩播粒数 9000 粒以上”目标,4:2 的生产单元宽度 2.7 米,玉米、大豆的株距都应为 11 厘米;6:4 的生产单元宽度 4.3 米,玉米株距应为14 厘米,大豆株距应为10 厘米。
大豆、玉米分别控制施肥,玉米要施足氮肥,大豆少施或不施氮肥;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单株施肥量与净作玉米单株 施肥量相同,1 行玉米施肥量至少相当于净作玉米2行的施肥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玉米的下肥量须调整为净作玉米下肥量的2倍以上。
增施有机肥料作为基肥,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鼓励接种大豆根瘤菌。相对净作不增加施肥作业环节和工作量,实现播种施肥一体化,有条件的地方尽量选用缓释肥或控释肥。
玉米按当地常年玉米产量和每产100 公斤籽粒需氮 2.5 —3 公斤氮计算施氮量,可一次性作种肥施用;也可种肥+ 穗肥两次施用,选用高氮缓控释肥(含氮量≥25%)作种肥德甲买球,带状间作追肥建议选用尿素在玉米行间施用,带状套作追肥建议选用高氮复合肥在玉米大豆行间离玉米植株25 厘米处 施用。切忌对玉米大豆采用同一滴灌系统施氮肥,杜绝玉米 追肥时全田撒施氮肥。大豆高肥力田块不施氮肥,中低肥力田块少量施用氮肥,建议亩施纯氮 2.0 —2.5 公斤,推荐使用低氮平衡复合肥(含氮量≤ 15%);在初花期根据长势亩追施尿素2 —4 公斤。为了提高粒重,可在玉米大豆灌浆结实期补充叶面肥。
杂草防治应该遵循“化学措施为主,其他措施为辅,土壤封闭为主,茎叶喷施为辅,科学施药,安全高效,因地制宜,节本增收”的原则。化学除草优先选择芽前土壤封闭除草,减轻苗后除草压力,苗后定向除草要注重治早、治小,抓住杂草防除关键期用药。严禁选用对玉米或大豆有残留危 害的除草剂。
封闭除草:在播后芽前土壤墒情适宜的条件下,播种后 2 日内选择无风时段喷施,选用精异丙甲草胺 (或二甲戊灵)等+唑嘧磺草胺 (或噻吩磺隆) 等兑水喷雾。
茎叶除草:在玉米 3 —5 叶期,大豆 2 —3 片复叶期,杂草2 —5 叶期,选择禾豆兼用型除草剂如噻吩磺隆、灭草松 等喷雾。也可分别选用大豆、玉米登记的除草剂分别施药,可采用双系统分带喷雾机隔离分带喷雾;也可采用喷杆喷雾机或背负式喷雾器,加装定向喷头和隔离罩,分别对着大豆 带或玉米带喷药,喷头离地高度以喷药雾滴不超出大豆带或玉米带为准,严禁药滴超出大豆带或玉米带,喷雾需在无风的条件进行。用药量和喷液量参照产品使用说明,并按照玉米、大豆 实际占地面积计算。对于抗耐同一种除草剂的大豆和玉米品 种带状复合种植,可按照目标除草剂登记剂量一起对大豆和 玉米喷雾。
对水肥条件好、株型高大玉米品种,在 7 — 10 片展开叶 时喷施健壮素、胺鲜 · 乙烯利等控制株高。对肥水条件好、有旺长趋势的大豆,在分枝期 ( 4 —5 片复叶 )至初花期用 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兑水喷施茎叶控旺。采用植保无人机、高地隙喷杆喷雾机或背负式喷雾器喷施。严格按照产品 使用说明书的推荐浓度和时期施用,不漏喷、重喷。喷后 6 小时内遇雨,可在雨后酌情减量重喷。
根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发生特点,在做好播 种期预防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田间病虫调查监测,准确掌握 病虫发生动态,做到及时发现、适时防治。尽可能协调采用 农艺德甲买球、物理、生物、化学等有效技术措施,进行技术集成,总体上采取“一施多治、一具多诱”的田间防控策略。
播种期防治:选择使用抗性品种。针对当地主要根部病虫害(根腐病、胞囊线虫、地下害虫等),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处理,防控根部和苗期病虫害。
生长前期防治:出苗—分枝 (喇叭口) 期,根据当地病 虫发生动态监测情况,重点针对叶部病虫害和粉虱、蚜虫等 刺吸害虫开展病虫防治。有条件可设置杀虫灯、性诱捕器、 释放寄生蜂等防治各类害虫。
生长中后期防治:玉米大喇叭口—抽雄期和大豆结荚— 鼓粒期是防治玉米、大豆病虫危害的最重要时期,应针对当 地主要荚 (穗) 部病虫危害,采用广谱、高效、低毒杀虫剂 和针对性杀菌剂等进行统一防治。田间施药尽可能采用机械喷药或无人机、固定翼飞机航 化作业;各时期病虫害防控措施应尽可能与大豆玉米田间喷 施化学除草剂、化控剂、叶面肥等相结合,进行 “套餐式” 田间作业;实施规模化统防统治。
大豆适宜机收的时间在完熟期,豆荚和籽粒均呈现出品 种固有色泽,植株变黄褐色,用手摇动植株会发出清脆响声。玉米适宜收获期在完熟期,苞叶变黄,籽粒脱水变硬、乳线 消失,籽粒呈现出品种固有色泽。
根据大豆、玉米成熟先后顺序,收获方式有玉米先收、 大豆先收、大豆玉米异机同时收三种模式。
玉米先收:选用割台宽度小于大豆带之间宽度10 —20 厘米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在大豆带之间进行果穗或籽粒收获;大豆采用当地的大豆联合收获机或经过改造的稻麦联合收 获机适时收获。
大豆先收:可选用割台宽度小于玉米带之间宽度 10—20 厘米的大豆联合收获机或经过改造的稻麦联合收获机在玉米带之间收获大豆;玉米采用当地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果穗或籽粒收获。
收获机选择和收获方法可参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机械化减损收获技术指导意见》。
以下省份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2023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手册 》
将本文“分享到朋友圈”或点亮右下角“看过”图标!这就是对我们的最大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