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科技·要闻动态 科学家揭示葡萄的起源和驯化过程;北京量子院世界首创量子密钥分发新架构德甲买球
作为世界上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之一,葡萄究竟是何时、何地被如何驯化的?云南农业大学董扬教授团队牵头联合17国78位科学家,发起葡萄全球遗传资源分析计划,聚焦葡萄起源、驯化、传播等重要科学问题,形成了葡萄起源和迁徙的一致观点,构建了可供葡萄育种的基因组、表型大数据体系德甲买球。相关研究成果《葡萄演化中的双重驯化和性状起源》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该论文被《科学》选为当期封面论文。《科学》同期还刊发了题为《葡萄的两次驯化》的评论文章,对该研究进行介绍并给予高度评价。
利用光频梳技术,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袁之良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开放式架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完成615公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相当于可在北京与青岛之间搭起一座密钥分发“安全桥”。新型开放式架构设计更加简洁,能极大节约系统建设成本,助力未来实现在城市间拨打“量子语音电话”。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西湖大学理学院何睿华课题组连同研究合作者一起,发现了世界首例具有本征相干性的光阴极量子材料,其性能远超传统的光阴极材料,且无法为现有理论所解释,为光阴极研发、应用与基础理论发展打开了新的天地。北京时间3月9日凌晨,相关论文《一种钙钛矿氧化物上的反常强烈相干二次光电子发射》,已提前在线发表于《自然》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熊宇杰、龙冉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类等离激元催化材料,发现其独特的界面耦合态直接电子激发机制,实现了可见光区和红外光区二氧化碳与水的高选择性转化。该技术使用广谱低强度光,甲烷产率高达0.55毫摩尔每克每小时,碳氢化合物的产物选择性达100%,是目前世界上光驱动二氧化碳转化速率的最高纪录。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
美国研究人员取得了一项历史性成就,在足够低的温度和压力下创造了一种超导材料德甲买球,并可用于实际应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描述了这种氮掺杂氢化镥(NDLH),它在21摄氏度和1万个大气压条件下表现出超导性。领导此项研究的罗切斯特大学机械工程和物理学助理教授兰加·迪亚斯表示,有了这种材料,环境超导和应用技术的曙光已经到来。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通知,正式启动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将评选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杰出青年中关村奖、国际合作中关村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6个奖种,重点奖励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成果,加强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突破“卡脖子”技术相关成果的支持。
一枚硬币大小的石墨烯片,贴在颈部靠近喉咙处,就能帮助有发音障碍的喉疾患者重获新“声”。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任天令团队研发了一款可穿戴人工喉,可以识别佩戴者喉部发声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语音播放出来,还原准确率超90%。该成果已发表在《自然》人工智能子刊《自然·机器智能》上。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领导的国际团队完成了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昆虫大脑图谱,首次描绘了果蝇幼虫大脑中的每一个神经连接,这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项里程碑式成就,使科学家更接近对思维机制的真正理解,支持未来的大脑研究并激发新的机器学习架构。研究成果3月9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德甲买球德甲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