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甲买球示范种植带领村民发展蔬菜产业
德甲买球德甲买球每天天不亮,鄄城县彭楼镇李庄村油菜种植产业基地,割菜、码菜、净菜、运菜,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在这些割菜工人中,除了本村人,还不少周边镇的村民。
据介绍,这些割菜工人的工资每小时8、9元钱,一天能挣100多元。如今,李庄村已有30多户群众种植油菜,共计300余大棚,带动3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李庄村农业结构调整了,农民手里有钱了,实现了从“一茬小麦一茬玉米”传统种植到“一年八茬小油菜”大棚栽培的转变。
“小油菜”缘何做成“大产业”?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的小村庄缘何成为远近闻名的油菜种植专业村?这还要从李庄行政村中李庄村村民李继振说起。
2016年,李继振在外地做房屋防水生意时,发现当地不少群众种植小油菜,效益非常好,便萌生了回乡种植小油菜的想法。李继振开始建了两个油菜大棚。等油菜种上了,李继振才发现,仅凭一时兴起和满腔热血确实种不好油菜。为了学习种植技术,他多次到外地学习种植技术,总算摸着了其中的一些门道。看着大棚里的油菜一天一个样地变化着,李继振的心里乐开了花。
李继振开心没几天,油菜丰收时,新的烦恼又来了。“种的面积小,外地客户不来收,销售成了问题。”李继振说,不能眼睁睁看着油菜烂在棚里,他就用板车拉着沿街叫卖。2018年,李继振又扩建了两个油菜大棚,效益才逐渐增多。两年来,李继振把板车换成了箱货车,后来又换成大货车,不少村民也从中看出了他的生财之道。李继振非常爽快地向村民承诺,无论谁种,他都会毫无保留地将技术传授给大家。
“大棚油菜一年能收8茬,陆地油菜能收6茬,种好了,效益确实可观。村民种的多了,形成油菜产业,销售就更不成问题了。”李继振说。
知易行难。群众既担心产量,又担心销售,归根结底,就是种植油菜能不能和李继振一样赚到钱?为了打开村里的油菜种植局面德甲买球,消除群众顾虑,身为中李庄村村干部的李建民率先建了5个大棚,当年就产生了效益。群众的种植信心被“激活”。一时间,一座座油菜大棚在李庄村拔地而起。
“现在村里种油菜的多了,也不用自己去卖了,一到收割的时候,外地的客户就开车到地头拉。只要种出油菜来,不愁销不出去。”李继振说,为提高油菜的保鲜技术德甲买球,增强种植户抗风险能力,2021年,李庄村投资40多万元,建设了能容纳6万公斤蔬菜的保鲜库,有效解决因滞销带来的储藏问题。冷库的真空预冷处理不仅提升了产品错时销售的效益,而且扩大了销售半径,拓宽了销售市场。
如今,彭楼镇将人力、物力、财力向蔬菜产业倾斜。不仅硬化了油菜产业基地四周的道路,还打了机井,方便种植户灌溉。今年,彭楼镇党委政府利用省级衔接资金800万元,在李庄行政村建设了148个大棚,有种植油菜意向的群众都可以租赁。“148个大棚很快全部被村民预租下来。相信我们村一定能将油菜这一产业做大、做强。”李继振信心满满地说。